吴小均是岳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的队长。从他做交警开始,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。17年来,他一直扎根公安交管工作基层,几乎天天都能在公路上看见他的影子。然而,与他天天打交道的驾驶人们也许并不知道,他曾在08年的地震中为维持灾区的交通畅通而连续工作十数小时。
他鲜有向人谈起当年的那些经历。不过无论是严重受灾的地震灾区,还是如今在岳池县的大街小巷,他管理的道路一直平安通畅。近日,记者在岳池县公安局见到吴小均,他告诉记者,9年来,自己一直所做的,就是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警察。有道路和车流的地方,就是他作为一名交警的战场。
在灾区——用坚守面对压力
2008年5月13日——“5.12”地震发生第二天,得知汶川受灾严重,道路中断、堵塞,救援受阻,急需交警指挥交通,吴小均第一时间报名参加。5月14日,吴小均随广安市交警支队组织的增援力量来到震中映秀镇,现实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更严重,道路多处中断,救援的车辆严重堵塞,更为可怕的是此时余震不断,新的灾难还在不断发生。吴小均主动请缨就留在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。
道路被损毁,通向灾区的生命线实行单向通行,吴小均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多才下班,地震把山上的泥土震垮堆积在公路上,每当车辆通过,便升腾起一团团“浓雾”。吴小均在车流中指挥救灾车辆有序通过,一天下来,脸上、衣服上,从头到脚全是泥土,几乎看不清警服的颜色。
即使在这样的非常时刻,也有人不守秩序,乘机作乱。吴小均向记者回忆,当时有很多的外来车辆,打着所谓志愿者救灾的旗号,试图进入灾区。“这些人就在后备箱带两件矿泉水,其实就是过来看热闹添乱的。”吴小均告诉记者,自己在灾区指挥交通时,还曾遇到有军人强冲关卡,对其进行辱骂的事情发生。吴小均坚守自己的岗位,将此事上报,不一会儿部队就来人将不守秩序的军人带走,还给吴小均郑重道歉。
在灾区,除了工作的强度大大高于平时,后勤补给也是一大问题。出发前,吴小均他们还准备了一些矿泉水,但由于前往灾区的救援力量太多,加上饮用水受到污染,很多解放军战士缺水、缺食物,吴小均又把带去的矿泉水、面包等送给他们。几天没有洗脸,皮肤上是一层厚厚的灰尘。这天,吴小均工作到晚上9点多,直到指挥部要求撤离的时候才回到帐篷里,当天他一共工作了14个多小时。
在增援灾区的十多天里,吴小均负责的路段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,所有救灾车辆均安全、快捷地通过。
在城市——用智慧改善交通
从灾区回来后,经过短暂休整,吴小均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交警岗位上。出任交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后,主要负责城区道路交通管理。
近年来,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,原有的街道突然涌进了大量的人、车,即使在岳池这样的县级城市,交通拥堵现象几乎每天都要上演,不论严寒酷暑,每天天刚亮,吴小均就要起床,迅速组织中队全体民警、辅警分赴各交通主要路口,第一时间应对早高峰,每天也就是从这时开始,然后街面秩序维护、中午的交通高峰期、晚高峰……日复一日,周而复始。
如何利用现有资源,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,吴小均一直都在思索这个问题。根据观察,县城南门外路口每天都会拥堵,5条道路在这里交叉,车站、菜市场、超市、居民小区和无数家批发零售商铺分布在路口周围。人行道被商铺占用,行人走非机动车道,非机动车占机动车道,机动车便徘徊不前。
吴小均协同城管、工商、街道办,规范商铺摆摊范围,规劝行人走人行道,非机动车、机动车各行其道,但也只是交通现状稍有好转,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。又经过一番思考,吴小均结合所学知识,对南门外路口实行渠化交通,重新设置交通标志、标线和交通岛,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,采用“公交优先、分时放行、东西联动,兼顾非行”的疏导技巧,除此之外,每天高峰时段,吴小均还准时出现在这里,及时进行指挥。通过努力,南门外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,非节假日期间基本不会出现拥堵。
在生活——用早餐调节矛盾
平日里,吴小均上街面执勤,总免不了和一些驾驶人发生冲突。特别是一些从事载客营运的摩托车、三轮车司机,有的时候在管理城市交通时难免伤及他们的利益。而即使如此,他们对警察的执法方法有什么意见,也不敢当面提出来,只好私下议论。一来二去,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。
吴小均注意到这一点,工作之余,他脱去警服,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和司机们打交道。吴小均告诉记者,在岳池这个小县城,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,本身就很容易相熟。借着吃早饭的时间,请平时被他管的三轮车夫、摩的司机们在面摊上吃碗面,在这样的氛围下,司机们也不拘谨,平日里不敢说的一些抱怨也脱口而出。而吴小均的一些劝慰,司机们也比较能够听得进去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,借助一碗小小的早餐面达成了和谐。
(辜羽金 四川法制报记者雍剑波 蒋京洲 文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