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“保持心的平静,把事做好”,颇有感触。心静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境界,但无奈于世事的繁琐和无常,少有人能真正做到。于我的理解,心的平静就是一种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心理状态,唯有学会如此,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快乐前行。
每个人都会有他个人的感觉,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待世界。根据自己天生的基因和后天所见所闻所学到的东西来来对待人和事,来处理工作上、生活上的各类事情。正因为如此,世界上才会有许许多多个性迥异的个体,从而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。
从前有一位画家,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。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。他把画好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,在画旁放了一支笔,并附上一则说明:亲爱的朋友,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笔,请赐教,并在画中作上标记。晚上,画家取回画时,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,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的。画家心中十分不快,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。
画家决定换一种方式再去试试,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。可这一次,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。结果是,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,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。
最后,画家不无感慨地说:“我现在终于明白了,无论自己做什么,只要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。因为,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,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”。
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类似的事情,比如你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,别人还可能怀疑是你不要的东西才送人。因为人总不会有满足的时候。辨证唯物主义认为:时时有矛盾、事事有矛盾,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,会有不同的看法。无论你怎样做,你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所以,做事要有主见,如果自己认为是正确的,就要坚持下去。
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寄托在他人的赞美或批评上,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就好;至于其他人如何的批评、如何的期许,就不必太在意。想要让所有的人都赞美你、肯定你,那是不可能的,太在乎别人的赞美,会变得骄傲;太在意别人的批评,会觉得懊恼,对你或对事都不好。所以,最好的方法应该:随时保持心的平静,把事做好。
|